关键词搜索: 超声波硬度计,里氏硬度计,表面粗糙度仪器,超声波测厚仪,涂层测厚仪,测振仪

你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超声波测厚仪的常见使用误区有哪些?

技术文章

超声波测厚仪的常见使用误区有哪些?

技术文章
  超声波测厚仪作为工业检测中的重要工具,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设备安全与生产质量。然而,在实际使用中,由于操作不当或理解偏差,常出现以下误区,导致测量结果失真或设备损坏。以下是超声波测厚仪常见误区及解析:
 
  一、材料与声速匹配误区
 
  误区:未根据材料类型校准声速,直接使用默认值(如钢的声速5920m/s)。
 
  后果:不同材料声速差异显著(如铝约6300m/s,铜约4700m/s),若用钢的声速测量铝,厚度误差可达10%以上。
 
  正确做法:
 
  查阅材料手册或通过仪器“声速反测”功能,输入已知厚度值反推声速。
 
  对复合材料或涂层结构,需分层设置声速或使用穿透涂层模式。
 
  误区:忽略材料各向异性或温度影响。
 
  案例:测量铸造件或锻件时,晶粒粗大导致声速波动;高温环境下材料声速变化(如钢在500℃时声速降低约5%)。
 
  建议:
 
  对晶粒粗大材料,改用低频探头(如2MHz)或电磁超声测厚仪。
 
  高温检测时,使用高温探头并参考温度-声速修正表。
 
  二、耦合剂使用误区
 
  误区:耦合剂涂抹不足或类型错误。
 
  后果:空气间隙导致声波衰减,测量值偏小或无显示。
 
  正确操作:
 
  涂抹均匀薄层耦合剂(如甘油、水基凝胶),避免气泡。
 
  粗糙表面需增加耦合剂用量,或使用砂纸打磨平整。
 
  高温检测时选用高温耦合剂(如熔融石蜡)。
 
  误区:耦合剂污染探头或材料表面。
 
  案例:在食品级管道检测中使用含油脂耦合剂,导致污染。
 
  解决方案:
 
  选择无腐蚀性、易清洁的耦合剂(如纯水、医用超声波耦合剂)。
 
  检测后及时清理探头和材料表面。
 
  三、探头选择与操作误区
 
  误区:探头频率与材料厚度不匹配。
 
  规则:
 
  薄材料(<1mm):选高频探头(如10MHz)以提高分辨率。
 
  厚材料或粗糙表面:选低频探头(如2MHz)以增强穿透力。
 
  错误后果:高频探头在厚材料中衰减快,导致信号丢失;低频探头测薄材料分辨率不足。
 
  误区:探头未垂直压紧材料表面。
 
  影响:斜入射导致声波路径变长,测量值偏大。
 
  操作要点:
 
  保持探头与表面垂直,施加均匀压力(避免过度按压导致变形)。
 
  对曲面材料,选用小直径探头或曲面适配探头。
 
  误区:忽略探头磨损或污染。
 
  案例:探头磨损导致声波发散,测量值波动大。
 
  维护建议:
 
  定期检查探头晶片是否破损,清洁表面污渍。
 
  避免探头与尖锐物体碰撞,存放时使用专用保护套。
 
  四、测量环境与表面处理误区
 
  误区:在高温、强电磁场或腐蚀性环境中直接检测。
 
  风险:
 
  高温导致探头老化或材料声速变化。
 
  强电磁场干扰仪器电路,数据跳变。
 
  腐蚀性气体侵蚀探头和仪器接口。
 
  应对措施:
 
  使用高温探头或电磁超声测厚仪(无需耦合剂,抗电磁干扰)。
 
  在腐蚀性环境中,对仪器和探头进行防腐蚀处理(如涂防护漆)。
 
  误区:未清理材料表面锈蚀、油漆或涂层。
 
  影响:涂层导致声波路径延长,测量值偏大;锈蚀层松散导致信号衰减。
 
  处理方法:
 
  对薄涂层(<0.5mm),仪器可自动补偿;厚涂层需打磨或使用穿透涂层模式。
 
  严重锈蚀表面需先除锈,再涂抹耦合剂检测。
 
  五、数据解读与校准误区
 
  误区:忽视仪器校准与零点修正。
 
  后果:未校准导致系统误差(如所有测量值偏移0.1mm)。
 
  校准步骤:
 
  使用标准试块(如V1校准块)进行声速和零点校准。
 
  定期校准(建议每周一次)或每次更换探头后校准。
 
  误区:盲目信任单次测量结果。
 
  正确做法:
 
  在同一位置多次测量(如3次),取平均值。
 
  对异常值,检查耦合状态或探头位置后重新测量。
 
  结合其他检测方法(如涡流测厚)交叉验证。
 
  误区:未区分真实厚度与显示值。
 
  案例:测量带凹槽或孔洞的材料时,仪器可能显示邻近区域厚度。
 
  解决方案:
 
  移动探头寻找最大回波信号(对应真实底面)。
 
  对复杂结构,使用B扫描或C扫描成像功能辅助判断。
 
  六、维护与存储误区
 
  误区:仪器长期闲置未充电或存放于潮湿环境。
 
  影响:电池过放损坏,电路受潮短路。
 
  维护建议:
 
  长期不用时,每月充电一次并保持电池电量在40%-60%。
 
  存放于干燥、避光处,避免温度剧烈变化。
 
  误区:使用有机溶剂清洁仪器外壳。
 
  风险:溶剂腐蚀外壳涂层或渗入内部损坏电路。
 
  清洁方法:
 
  用干布擦拭外壳,污渍处蘸少量中性清洁剂擦拭。
 
  避免水或溶剂进入探头接口或仪器缝隙。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